今天给大家推荐的这本书,是徐文兵和梁冬联袂推荐的,李辛的《儿童健康讲记》。豆瓣评分9.2分。

年购买了这本书,每年都会读一遍,作为我的育儿、育己指南。

今天,我再次给大家推荐这本书,希望让这本书结识更多的有缘人。

这是一本可以让孩子少生病的秘籍,也是一本让家庭、让孩子保持身心健康的指南。

我觉得也算是一本中医入门书籍,就算没有学过中医的人,也能读懂。

这些年,我一直遵循书中的中医育儿理论,怎样才能让孩子少生病?生病了该如何辩证判断?怎么护理?我们家孩子,不吃垃圾食品,不喝牛奶,不喝碳酸饮料,偶尔喝点王老吉等都养成习惯了。

最简单的烹饪方式最能保持食物本来的营养。我们家是没有油炸食品的。虽然孩子依然有挑食的不良习惯,但是不吃不健康的食品是最基本的,偶尔吃一点可以被允许。

上周,女儿有个闺蜜来家里,她爸爸给我们买了很多零食,昨天他们来拿落下的包包,我又把零食放在包里还回去了。因为,我是真的害怕零食吃多了容易生病。

从这本书,我得出一个结论:妈妈是孩子最好的医生。

孩子的每一次生病都是有章可循的,是吃错东西了,还是着凉了,还是因为情绪等原因引起的疾病。通过什么办法处理好了,其实这些都是可以做笔记的。

记录多了,你就会自然而然地找到规律,做到不慌不忙,不过度治疗,不过度干预,让孩子身体回归本能。

前阵子,看到一则新闻,医院精神科,凌晨两三点医生还在坐诊,加号,因为遇到太多太多不远千里来看诊的病人,有的人从广西飞过去求医问诊。

这个新闻的确是太可怕了。

焦虑式养娃、盲目式抢跑,最终消耗的是孩子的能量与活力。

这也是很多孩子得抑郁症、多动症、注意力不集中、读写障碍等问题的根源。

目前孩子的学习压力真的很大,网上很多视频、新闻我都不敢去看。

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有些地方的高中生凌晨5点多就要起床,吃饭都要跑着去食堂,看了都让人心疼。

说是减负,究竟减成啥样了,家长们都懂。

上个月,儿子班上有个家长在群里发了张照片,他女儿11点20分了还在写试卷。

才三年级啊,三科都留了一张试卷带回家做。后来老师才稍微减少一点任务量。这一代的孩子着实不容易,虽然他们的物质条件是比我们那个年代好很多,但学习,一点都不比咱们那时候轻松。

除了基本的语数外以外,周末还有各种兴趣班:书法课、绘画课、围棋、篮球、足球、舞蹈等等。周末,孩子连轴转,家长也跟着连轴转。

这本书,李辛倡导的是让孩子心神合一,保护好孩子的能量。让孩子多回归大自然,多感受大自然。这也是我为什么每年暑假都会让孩子回老家呆一个月的原因。

城市里都是钢筋水泥,很少有机会接触大自然,不知道稻谷是怎么长成的,不知道春天到了燕子会飞到家里来结窝。

大自然对人类真的是无尽包容,我们大人也一样,心情不好了,去爬一下山,去拥抱一下大树,赤脚走在泥地里,心情很快就能舒畅了。

这本书,我每次读都有不一样的收获。

为了写这篇笔记,我又读了一遍。

这次特别注意到了书中提到的几个中成药名称:附中理子丸、保和丸、保济丸等,这些药物对调理孩子的中焦具有哪些作用?大人很多时候喝冰冷的啤酒引起的拉肚子是怎么回事?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我应该有5年不喝冷饮了,也不喝牛奶,很少喝奶茶,偶尔同事点了奶茶,不得不喝之外,这些东西喝了让我不舒服,是身体自然而然发出的本能反应。

我的孩子也不喜欢喝牛奶,有一次,学校发了一瓶牛奶,她喝了肚子疼,很难受,上课都没精神。后来她再也不喝了,偶尔喝点羊奶。

这本书,除了讲述如何让儿童拥有健康的身体之外,还讲了心理健康的问题,也就是心灵、精神上的养育。这部分让我触动很深。

大人的焦虑会直接影响孩子的精神状态。焦虑会传染,你越焦虑,孩子就越紧张,所以,我们都应该做一个有松弛感的父母,让孩子觉得跟我们在一起可以很放松。孩子的行为是一面镜子,我们可以从镜子上看到自己,反思自己。

我有时也会做出一些对孩子不利的行为,事后反思,还是自己把自己安排得太满,逼的太紧。所以,还是先管好自己,调整好自己,再去管孩子吧。

都是第一次做父母,都是在摸索中前行,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才是负责任的家长。

这本书,我真的是希望每一个当父母的都可以读一读,包括准备当父母的。

以前遇到一个病友,她在11楼住院,儿子在4楼住院。每次生病,医生建议她给他儿子多吃牛肉,多喝牛奶,说这样才会好得快。

我听了哑口无言。孩子生病,应该清淡饮食才对。脾胃那么虚弱,还让他吃那么多高热量,高营养的食物,如何消化得了?

这本书还提到很多现在的常见病,腺体肥大、鼻炎、女性的痛经、多囊卵巢综合症等,其实用中医的办法很好解决。

去年,我推荐过这本书,现在再推荐一次。

真正想为孩子好的人,就读一读吧。就算读了觉得不认可,也无妨。多懂点知识总没有坏处。

我是凌一萌,相信读书改变生活,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uonanluanchao.com/lcnzfy/106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