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   碳循环过程:

①碳在无机环境中的存在形式是CO2和碳酸盐

②在生物群落中的存在形式是含碳有机物

③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是以CO2的形式进行的

④在生物群落内部的流动是以有机物的形式进行的

⑤CO2进入生物群落是通过自养型生物完成的

⑥生物群落中的有机碳是通过生物的呼吸作用和微生物的分解作用被分解成CO2和H2O,归还到无机环境中。

九、微生物

41、原核生物“主要”包括细菌和蓝藻

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称为原核生物,主要包括细菌和蓝藻这两大类;放线菌、支原体和衣原体也属于原核生物。原核细胞最“主要”的特点是没有由核膜包围的典型的细胞核。

42、细菌“主要”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拟核等部分构成

细菌是单细胞的原核生物,主要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拟核等部分构成,即一般细菌都有以上四部分。除了上述基本结构以外,有些细菌还具有特殊的结构,如荚膜、芽胞、鞭毛、菌毛和性菌毛等。

43、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由糖类与蛋白质结合而成的化合物

细菌细胞壁是位于细胞最外的一层厚实、坚韧的外被,主要由肽聚糖构成,肽聚糖即是由糖类与蛋白质结合而成的化合物。除肽聚糖外,革兰氏阳性细菌的细胞壁含有特殊的成分——磷壁酸,革兰氏阴性细菌的细胞壁含有特殊的成分——脂多糖。

44、放线菌是“主要”的抗生素产生菌

目前世界上已经发现的多种抗生素中,大约有56%是由放线菌产生的,如链霉素、土霉素、四环素、庆大霉素等都是由放线菌产生的。而像青霉素是由青霉菌产生的具有抑制或杀死其他微生物作用的化学物质,它是最早发现并使用的一种抗生素。由于不同种类的抗生素的化学成分不一,因此它们对微生物的作用机理也很不相同,有些抑制蛋白质的合成,有些抑制核酸的合成,有些则抑制细胞壁的合成。

45、病毒“主要”由核酸和衣壳两部分组成

病毒都有核衣壳结构,即都有核酸和衣壳两部分,病毒核衣壳具有保护病毒核酸,决定病毒抗原特异性等功能。衣壳粒的排列方式不同,使病毒呈现出不同的形态。少数病毒的核衣壳外面还有一层囊膜,囊膜上生有刺突,如流感病毒,病毒表面有10~12纳米的密集钉状物或纤突覆盖。

46、微生物生长所需的生长因子“主要”包括维生素、氨基酸和碱基

生长因子是微生物生长所不可缺少的微量有机物,一般是酶、核酸的组成部分。指广义上,微生物生长所需的生长因子主要包括维生素、氨基酸和碱基。此外,固醇、卟啉及其衍生物、胺类、C4~C6的分枝或直链脂肪酸等也是生长因子。而狭义上的生长因子一般仅指维生素。微生物与生长因子间的关系,可以将它们分为生长因子自养型微生物、生长因子异养型微生物和生长因子过量合成微生物。生长因子自养型微生物能够自行合成所需的生长因子,因此不需要从外界补充生长因子,多数真菌、放线菌和一些细菌属于这种类型。生长因子异养型微生物必须补充外源生长因子才能生长,如乳酸杆菌需要多种维生素、氨基酸和碱基;又如肠膜状明串珠菌需要补充10种维生素、19种氨基酸、3种嘌呤以及尿嘧啶。生长因子过量合成微生物能够合成大量维生素等,可用做维生素等的生产菌,如橄榄链霉菌、灰色链霉菌可用作为维生素B12的生产菌。

十、其他

47、真核细胞的基因结构要比原核细胞的基因结构复杂。真核细胞的基因结构的“主要”特点是:编码区是间隔的,不连续的。也就是说:能够编码蛋白质的序列(外显子)被不能够编码蛋白质的序列(内含子)分割开来,成为一种断裂的形式。

48、自然界中的多倍体植物,“主要”是受外界条件剧烈变化的影响而形成的。人工形成的多倍体植物是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使有丝分裂前期不能形成纺锤体。

49、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是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的蛋白质含量很少。

50、预测一个种群的种群数量的“主要”(决定)因素是年龄组成。

51、对一个自然种群来说,影响种群数量变动的“主要”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

52、影响种群数量的“主要”因素是年龄组成、性别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

53、大气中CO2的“主要”来源:动植物的细胞呼吸、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化石燃料的燃烧。

54、大气中SO2的“主要”来源: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化石燃料的燃烧、火山爆发。

55、人们研究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主要”目的,就是设法调整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56、造成水污染的物质“主要”有有机物、重金属、农药、过量的N、P等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和致病微生物等。当水中的上述有害物质超出水体的自净能力(物理净化、化学净化、生物净化)时,就发生了污染。而水中污染物主要来自未净化处理的工业废水、医院废水等,不同污染类型的净化过程不同。

长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uonanluanchao.com/lcnzfy/93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