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2月20日

IDseq?从一位24岁患者血液样本中,检出人类细小病毒B19(HumanparvovirusB19)特异性序列数11,条,疑似与“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有关。

人类细小病毒B19检测序列数列表

人类细小病毒B19基因组覆盖度图

体积最小的病毒

年英国科学家在筛查无症状乙肝患者血清时,无意中发现了一种新的病毒,因在B组的第19号样品中发现的,故其命名为B19病毒。人类细小病毒B19为细小病毒亚科红病毒属的代表种,直径15~28nm,呈20面体立体对称,无包膜,基因组大小约为6kb,是体积最小、结构最简单的单链DNA病毒。

人类细小病毒BD图

临床特征

最初人们认为B19病毒是人群中普遍存在的一种不致病的病毒,直至年才被证实其具有致病性。细小病毒B19感染的潜伏期大约为4-18天,大多数B19病毒感染无症状或者伴有轻微的非特异性疾病,而有症状的病毒感染主要表现为传染性红斑(也称第五种病,呈“拍打面颊”外观)、关节痛、免疫抑制患者慢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胎儿水肿等,甚至可引起妊娠妇女流产、死胎或胎儿畸形等。

儿童传染性红斑或第五种病

表现出典型的“拍打脸颊”外观

传播途径

人类细小病毒B19传播途径主要有3种:呼吸道传播、血液传播及垂直传播(妊娠期的女性若感染,则可将该病毒传播给胎儿)。该病毒对于红系前体细胞有特异嗜性,会抑制红系前体细胞的增殖,导致患者可能会出现严重的暂时性再生障碍危象。这时穿刺抽取骨髓涂片,光镜下会观察到病毒复制导致的特异性细胞病变,即巨大的原红细胞。

细小病毒B19感染患者骨髓涂片

可见巨大的原红细胞

(摘自SacksCA.ParvovirusB19infection.NEngJMed,,,24:)

mNGS辅助临床快速鉴别感染病因

人类细小病毒B19感染主要有血清学抗体检测和病毒DNA检测。但对于免疫缺陷的患者,血清学抗体检测假阴性高。年陈拓等在《器官移植》中发表题为“肝移植术后人类细小病毒B19感染的二代测序筛查及其相关危险因素分析”的文章,指出通过高通量测序,能相对全面地获取病原体信息,有助于术后不明原因发热的早期鉴别,对后续抗感染治疗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撰稿人:秦子颖

审核人:张丽珍周焰坪

往期精选

吃竹鼠招惹的害人菌

鱼骨刺伤引发的惨案

发热还要怪鹦鹉?

空调杀手的致命之旅

与菌共浴

都是吃螺惹的祸

带皇冠的病毒

参考文献

1.陈拓,李瑞东,应悦,陶一峰,沈丛欢,金嫣婷,王正昕.肝移植术后人类细小病毒B19感染的二代测序筛查及其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器官移植.,6:-.

2.疑难感染病和发热病例精选与临床思维,翁心华.

3.临床微生物学手册(第二卷)

4.蒋密,罗楚彬,战昊,等.肝移植患者人类微小病毒B19感染与相关贫血的临床特点分析[J].中国临床医学,,25(3):-.DOI:10./j.issn.-..0377.

5.DEURENBERGRH,BATHOORNE,CHLEBOWICZMA,etal.Applicationofnextgenerationsequencinginclinicalmicrobiologyandinfectionprevention[J].JBiotechnol,,:16-24.DOI:10./j.jbiotec..12..

6.哈里森感染病学(英文第三版·中文第一版)

IDseq?为疑难危重感染病患保驾护航

IDseq?从海量宏基因组数据中探明感染微生物,实现感染性疾病病原体的快速、准确和全面鉴定,辅助临床感染诊疗,为疑难危重感染保驾护航。

我们深深明了,每一份珍贵标本的背后,

都有一位亟待救治的病患。

微远基因

公司

-

简历投递:

hr

visionmedicals.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uonanluanchao.com/lcnzsh/66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