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囊卵巢综合征被过度诊断了
最近刷到一篇文章,是《英国医学杂志》对于多囊卵巢综合征诊断标准的质疑。 文章说,按照《多囊卵巢综合征评估和管理的国际循证指南》的标准,(1)稀发排卵或无排卵(月经周期不规律)(2)雄激素过多或者高雄迹象(如多毛痤疮脱发等)(3)超声检查卵巢多囊样改变,三项中只要有两项符合,就可以确诊为多囊卵巢综合征。 这种判断方法其实大大提高了患病率,有数据统计,澳大利亚27-34岁女性患病率估计从9%翻倍至18%。 我之前也写过一篇关于患病率为什么越来越高的原因,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年轻女性得多囊? 一方面是大家生活压力大,饮食运动等方面不健康,另外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检查更普遍了,不管是医生还是患者,对于多囊的了解更多了。 搁十几二十年以前,国内根本没多少医生了解什么是多囊,都是随便当成月经不调来治,也就那样过去了。 现在检查的普遍,以及标准的调整,就让越来越多的女生发现自己得了多囊。 我经常听好多大学生说,她们一个宿舍里就能遇到跟自己一样也是多囊的女生,宿舍最多也就六个或者八个人,这样概率还是挺高的。 但另一方面来说,对于多囊的确诊,好像也有些随意。有的女生,只是卵巢多囊样改变。 这跟多囊卵巢综合征不一样。超声提示多囊样改变,就一定是多囊卵巢综合征吗? 卵巢多囊样改变仅仅是B超的一个状态,也许当下这一个两月,自己因为一些熬夜或者生活不规律,考试或者工作压力大的问题,出现了暂时的排卵问题,但没有任何高雄表现,以及睾酮高的问题。 如果再做个胰岛素释放试验以及血脂的检查,没有任何问题的话,这其实就不能立马确诊为多囊卵巢综合征。 应该过段时间再复查,不能仅仅用一次检查,就确诊。 很多人习惯用胖瘦来区分多囊的类型,但其实不是的,这个没有啥医学上的依据,真正区分多囊类型的,是按高雄和代谢问题的来区分的。 多囊可以分为四种类型,第四种最安全 根据多囊的三项判断标准,可以排列组合出四种类型,其中1+3,是属于最轻的,也就是没有任何高雄问题的。 研究发现,这部分人,发生代谢问题的风险最小,远远低于有高雄问题的那部分患者。 其他有高雄问题的类型,又分为1+2,2+3,1+2+3,代谢风险相对高一些。 《英国医学杂志》就提出,单纯只有1+3类型的女性,会因为被确诊为多囊,给自己造成很大的困扰,她们对自己未来状况的担忧,极有可能是远高于自己实际情况的。 说白了,就是这类女生,担心自己将来可能患代谢类疾病,比如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以及其他慢性病,其实是很多余的。 但她们自己无法判断。 而且发现,这部分女生,她们的卵巢多囊样改变,很有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自然就恢复了。 这时候还要背负着多囊的标签,会大大影响她们的心理状态,增加焦虑,抑郁,导致自我评价降低等等。 我虽然经常说,多囊算是给我们的一个警告,让我们早点注意健康的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但这不是没办法自我安慰嘛,大部分人还是因为这个标签非常影响自己的生活,尤其是情绪这方面。 真正把多囊这件事放下,彻底转变认知,作为一个过来人来说,还是蛮难的。可能需要很久很久。 所以他们就建议,出于为患者考虑,在确诊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时候要更加慎重一些,最好先把1+3这种类型,标记为异常,通过其他手段或者复查或者检查代谢问题等等,总之是不要轻易就下结论。 这点我特别同意,有一部分女生情况很轻,我觉得就仅仅是刚发生,只处于卵巢多囊样改变的状态,过了一个阶段,很快也就恢复正常了,确实不应该被确诊为多囊卵巢综合征,这样她们的心理压力会小很多,根本不会把这件事放在心上,也不会影响她们去谈恋爱结婚生子。 心理上的自我暗示和自我怀疑真的是蛮强的,而且自己很难劝住自己,晚上把自己说服了,第二天一觉醒过来又开始陷入这种自我怀疑了,贴上的标签很难撕下来。 所以还是真心希望未来对于多囊的确诊,能慎重一些,别太随意了,免得给很多人造成不必要的心理负担。 PS:我以后不做免费咨询的工作啦,招了一个小助理,这部分工作就由她分担啦,她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uonanluanchao.com/lcnzsh/6715.html
- 上一篇文章: 必康middot健康贫血缺
- 下一篇文章: 山西医生用四毛钱的药治好血液病男童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