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sisticovarysyndrome,PCOS)是影响育龄妇女健康最常见的内分泌紊乱性疾病,国内外报道育龄妇女的发病率各不相同。主要临床表现为月经稀发或闭经、无排卵性不孕、肥胖及高雄激素血症,远期并发症主要为高血压、糖尿病和子宫内膜癌。近年来PCOS的病因学研究、各年龄段患者的诊治取得了极大进展,这对于PCOS的早期诊断和干预、改善临床症状及预防远期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自Stein和Leventhal在年首次正式描述闭经、卵巢多囊和男性化的一种综合征以来,研究者们一直致力于探索PCOS的病因、发病机制及治疗策略等,并试图从分子生物学的角度解释其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更倾向于认为,遗传、环境及社会心理等因素共同作用,在PCOS的发生及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遗传因素

不同种族间表型的多样性提示,PCOS发病具有遗传学差异性。PCOS呈单基因共显性完全外显遗传,发病具有家族聚集性,患者一级亲属中发生代谢紊乱的概率明显高于正常人。PCOS发生可能与端粒长度有关,但因端粒长度受到细胞增殖、染色体完整性及稳定性等多种因素影响,所以二者关系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2.环境因素

Reynolds提出PCOS起源于胎儿时期,并通过动物实验及临床观察证实,在胎儿发育的某些关键时期,暴露于过高的类固醇激素水平(主要是糖皮质激素或雄激素),可引起基因表达的改变,进而导致PCOS的发生发展,其临床表型的多样性与胎儿宫内暴露时期不同有关。长期接触与PCOS相关的环境因素包括饮食习惯、肥胖、久坐、环境毒物、过量摄入某些处方药物等,这些可改变人体的激素水平,诱发潜在的致病条件,从而引起PCOS样内分泌失衡的表现。

3.社会心理因素

长期不孕和健康问题,尤其伴随着外观上的改变,如痤疮、多毛、肥胖等,严重影响PCOS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心理健康,使其更易于自卑、焦虑、抑郁,不注重自己的外在形象。乔世聪等研究发现,A型行为(争强好胜、充满敌意、易紧张和冲动)可降低患者的生存质量,加重肥胖、多毛及痤疮程度。这些负面情绪可进一步加剧其不良生活习惯,如缺乏锻炼、过量摄入碳水化合物等,进而恶化内分泌失衡状态,如此恶性循环,导致患者病情无改善或加重。4.其他因素

研究发现,脂肪组织可分泌多种激素、细胞因子及脂肪因子,参与糖脂代谢、免疫及炎性反应、细胞增殖等。炎性反应使脂肪细胞过度肥大、脂肪组织缺氧,导致PCOS的发生。脂质代谢与PCOS的关系也受到重视,相关研究提示,瘦素、脂连素、脂肪酸结合蛋白可能参与PCOS代谢紊乱和远期并发症的发生。

因此,多囊卵巢综合征为遗传、环境及社会心理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李帆

赞赏

长按







































白癜风权威医院
北京哪能治白癜风不复发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uonanluanchao.com/zmjcpl/23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