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少为在哪家医院坐诊 http://www.bdfyy999.com/zhuanjiatuandui/104395.html

补铁之道

补铁全方位,健康零距离

前言

宫颈癌是临床常见的生殖系统肿瘤,对晚期宫颈癌患者而言,化疗是其最主要的治疗手段。临床上,晚期宫颈癌患者大多合并有贫血,其原因一方面与患者的肿瘤性消耗及饮食减少有关,另一方面与患者的化疗相关性贫血有关。为进一步探究贫血对晚期宫颈癌化疗效果的影响,本文对我院患者进行研究,进一步为晚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化疗提供依据,现报道如下。

目的

探讨晚期宫颈癌患者化疗疗效与贫血之间的相关性,为晚期宫颈癌的治疗提供更多的客观依据。

方法

回顾性分析于我院就诊的晚期宫颈癌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明确入选患者化疗前后的贫血的发生率及贫血与患者化疗疗效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

1化疗前后患者贫血发生率及分布

全组80例晚期宫颈癌患者化疗前贫血发生率为62.5%,化疗后贫血发生率为88.75%,并且贫血发生率随着化疗周期数的增加而升高,6周期化疗后的患者贫血发生率88.75%明显高于4周期化疗后的72.5%及2周期化疗后的67.5%。另外同步放化疗的患者贫血发生率%明显高于单纯放疗或化疗患者83.93%,且以中重度贫血为主,重度贫血发生率高达54.17%。

2化疗前后患者发生贫血的病因比较

经过对化疗前后患者相关指标的监测和相关症状分析,化疗前患者发生贫血的原因:出血性贫血占94.0%,缺铁性贫血占66.0%,巨幼细胞性贫血占6.0%,溶血性贫血占2.0%,再生障碍性贫血占0.0%。

化疗后患者发生贫血的原因:缺铁性贫血占85.9%,再生障碍性贫血占32.4%,巨幼细胞性贫血占16.9%,溶血性贫血占4.2%,出血性贫血占2.8%。

3化疗后贫血发生率的单因素分析

化疗的周期数、同步放化疗及及时补铁治疗与患者化疗后贫血的发生率呈显著相关,而年龄、ECOG评分、临床分期及低蛋白血症与化疗后的贫血的发生率无明显相关性,见表1。

表1影响患者化疗后贫血发生率的单因素分析

4近期疗效及2年生存率比较

化疗后无贫血的宫颈癌患者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6例,化疗有效率为88.89%,化疗后贫血的宫颈癌患者完全缓解0例,部分缓解34例,化疗有效率为47.89%,化疗后贫血的宫颈癌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低于无贫血患者,但在2年生存率方面并无统计学差异,见表2。

表2化疗后贫血与非贫血患者的近期疗效及2年生存率比较n(%)

5患者2年生存率的单因素分析

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水平及ECOG评分异常升高与患者化疗后的预后呈显著相关,而贫血与患者化疗后的预后无明显相关性,见表3。

表3患者化疗后预后的单因素分析

讨论

贫血危害

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的癌因性贫血发生率较高,同时贫血会导致患者免疫力低下、治疗积极性差,严重影响患者临床治疗及日常生活生存质量。

宫颈癌贫血原因

经分析发现化疗前患者贫血原因主要为出血性贫血及缺铁性贫血,化疗后患者贫血原因主要为缺铁性贫血及再生障碍性贫血,说明化疗前患者贫血原因主要与原发病因素相关,化疗后患者贫血原因主要与化疗药物相关,化疗药物对骨髓的抑制以及对红细胞的破坏,放疗对骶尾部骨髓造血功能的影响,另外放化疗对胃肠功能的影响导致营养吸收不良,从而使贫血的机率增加。

本研究结果显示,患者贫血发生率随着化疗周期数的增加而升高。影响晚期宫颈癌患者贫血因素众多,化疗药物的影响虽然是最主要的因素,但其它因素也不可轻视,吴飞雪等认为肿瘤病灶过度消耗、机体代谢异常、饮食摄入量减少可导致铁代谢异常及营养状态的低下,导致红细胞生成障碍。故癌性贫血多为缺铁性贫血,补铁治疗成为防治癌性贫血的有效方法,本组经补铁治疗患者其化疗后贫血的发生率就明显低于无补铁治疗患者。

贫血与化疗疗效相关性

本研究结果也发现,化疗后贫血患者的临床有效率明显低于非贫血患者。国内文献报道其机制可能在于贫血导致肿瘤组织内乏氧细胞增多,从而使患者对化疗敏感性下降。另外在分子水平上研究也发现,机体缺氧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肿瘤细胞的基因表达,进而改变其蛋白质组学,加速肿瘤的生长与转移,导致贫血患者化疗有效率降低明显低于非贫血患者。

小结

晚期宫颈癌患者化疗后血红蛋白水平明显下降,表现出贫血的征象,化疗的周期数、补铁治疗及同步放化疗是患者化疗后发生贫血的主要因素,且贫血与患者的近期疗效显著相关,但与2年生存率无明显相关性。因此,临床上需重视晚期宫颈癌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监测,掌握其贫血程度,利于及时干预与治疗。

参考文献

长按识别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uonanluanchao.com/zmjcpl/55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