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冻疮?

冻疮是由寒冷引起的局部皮肤损害,是一种异常炎性反应。由于会形成局部红肿、水疱及破溃,因此称之为疮。临床表现为手、足、面部、鼻部、耳部等部位出现的局限性暗紫红色水肿型红斑,边界不清,边缘鲜红;局部皮温低;自觉瘙痒及灼热感,受热后更痒。

严重者中心出现水疱、大疱,水疱破溃后出现糜烂或溃疡,疼痛明显。继发感染可以出现脓疱、脓液。破溃者可以遗留瘢痕或色素改变。除了肢体远端外,某些肥胖的妇女可以在大腿外侧出现对称性的紫红至蓝红色浸润性斑块,多见于长期室外工作,腿部保暖不足者。

产生冻疮的机理:低温+血液循环不良

当环境温度低于10摄氏度以下时,机体为了维持正常体温,会主动地暂时关闭外周的小动脉,减少机体远端如手、足、面部、耳部、鼻子等部位组织及全身皮肤的血液供应,从而减少散热,保持核心温度。正常情况下,机体会间断地主动扩张这些血管,保证这些部位的血液供应,使之不受缺血、缺氧的伤害。

但是,有些人由于外周血管功能不良,在收缩后不能够主动扩张造成局部缺血、缺氧,或由于血液内存在异常蛋白如冷球蛋白,在低温时凝固,或高血脂血液黏稠等因素,均可以造成血液循环不良、局部血管及组织细胞损伤、静脉瘀血,产生红肿、疼痛、水疱等冻疮损害。

治疗冻疮的方法

治疗之前首先要改善环境,避免受凉。全身治疗:可使用促进血液循环的药物,如烟酸、硝苯地平;中药当归四逆汤等活血化瘀。局部治疗:局部无破溃时可以使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药膏止痒、消炎或活血化瘀中药外洗,也可以使用红光、氦氖激光照射;有溃疡时局部要预防感染。一般冻疮2-3周痊愈。

特别提醒:千万别揉搓

有的冻疮患者会用力揉搓局部皮肤,以为这样可以消散硬结,但是,由于冻疮的基础多数是血管病变,过度揉搓会加重血管损伤,增加炎症充血。

冻疮的预防

留心易发人群

冻疮多发于儿童、妇女、老年人,缺乏运动、营养不良、贫血以及局部循环障碍者(如平时手足发凉、容易紫绀、有雷诺现象、红斑狼疮等结缔组织病者),植物神经功能紊乱、酗酒、吸烟者等。

具体预防措施

首先是保暖,去除寒冷病因,不在低温环境中长期滞留;适当的鞋袜、口罩、手套、耳套保暖及保持室内温度在16摄氏度以上可以避免冻疮的方生;加强运动锻炼,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提高机体抗寒能力;去掉其他影响血液循环的因素,如鞋袜过紧;低温环境下,要尽量保持环境干燥,潮湿的环境更容易发生冻疮;积极治疗容易影响循环的疾病,如红斑狼疮、营养不良、贫血、雷诺现象等。戒除吸烟、酗酒。

作者:首都医院皮肤科李邻峰

排版:刘清华

免责声明

1.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平台无关。

2.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编辑删除!

村医之家







































河北治疗白癜风医院
白癜风应该怎样治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uonanluanchao.com/lcnzsh/27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