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军连预约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ys_bjzkbdfyy/
<

说话轻声细语,总是笑眼盈盈,这是乔杰给人的第一印象。从医30年,她用一双纤纤细手迎接了无数新生命,每当看到孩子们欢蹦乱跳的模样,就是她人生最喜悦的时刻。她称自己是“看门人”,守护着生命起源的健康。

用最简单、最安全的办法帮助育龄妇生夫育健康的宝宝

网上有张照片广为流传:面带微笑的乔杰怀抱着一个婴儿,两旁是生物物理化学家谢晓亮、生物学家汤富酬等。照片上的婴儿,于年9月19日诞医院(以下简称北医三院),是世界首例“全新单细胞全基因组扩增技术”婴儿,标志着我国胚胎植入前遗传诊断技术跻身世界领先地位。

这个婴儿的父亲患有遗传性多发性骨软骨瘤,这是一种单基因显性遗传病,世世代代困扰着这个家族。这对夫妇迫切想生育一个健康宝宝,打破家族性遗传病的魔咒。

年7月,他们找到乔杰,希望通过试管技术结合胚胎基因诊断,获得一个健康后代。在乔杰团队和谢晓亮团队、汤富酬团队的合作下,经过MALBAC技术结合高通量测序分析,在18个胚胎中找到3枚,它们不携带父源突变又不包含新发现的突变位点,且染色体未见异常。移植其中一个胚胎后,妻子成功妊娠。年9月,一个健康的宝宝顺利诞生。

据介绍,截至目前,中国已有数百个深受特殊单基因遗传病困扰的家庭因三重确认植入前遗传学诊断新方法受益。

“生养健康的孩子,是一个家庭最朴素的心愿。但生育障碍、出生缺陷等问题,使许多夫妇生活在恐惧中,也给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乔杰说,“我们的使命,是从早期预防和及时治疗的角度出发,用最简单、最安全的办法,帮助育龄夫妇生育健康的宝宝。”

追逐曙光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甚至充满了坎坷和磨难。

有一件事令乔杰印象深刻。一对夫妇由于父母携带单基因遗传病,第一个孩子汗腺缺乏,至今生活不能自理。夫妇俩找到乔杰,打算做试管婴儿。在胚胎筛选时,由于当时技术水平所限,虽然排除了携带已知突变基因和染色体非整倍体,但在胚胎单细胞水平上未能诊断出染色体上某个微小片段缺失。医生在孕中期羊水穿刺多细胞检查时发现了这个问题,文献报告胎儿有致畸的可能性。

胎儿留还是不留?万一真的有问题,这对夫妇如何再负担得起另一个患病的幼儿?乔杰焦灼万分,立刻找家属说明了情况。这对夫妇表达了充分的理解,坚持要留下这个孩子。万幸的是,出生的孩子很健康。乔杰心里的一块石头也落了地。

“当时,我为技术水平的局限而焦虑,但这也更坚定了攻克难关的信念。一定要拼尽全力去探索,要一点点突破生殖医学的未知。”忆起往事,乔杰依然有些激动。

美好的故事在延续:随着攻关成功和技术进步,在乔杰团队的帮助下,上面提到的这个家庭又收获了一个健康的孩子。

截至目前,乔杰带领团队年诊治国内外不孕患者近60万人次,实施辅助生殖技术手术3万余例,使中国大陆首例试管婴儿诞生地发展成为国际领先的生殖健康研究与培训基地,已为数十万来自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患者提供了成功治疗。

没有什么困难是克服不了的

因为喜欢动手,乔杰选择了既包含手术操作,又包含生理、病理研究的妇产科作为职业起点。年乔杰考入北京医科大学,毕业后来到北医三院工作。她师从李美芝老师,工作第一天就加入到张丽珠教授团队,并非常幸运地成为我国大陆首例试管婴儿郑萌珠母亲郑桂珍的产科医生。

张丽珠教授的事迹广为人知。年开始尝试时,全院只有一枚取卵针,针头钝了,就到钟表铺磨一磨;没有专业的保温设备,就把存放卵泡液的试管装进保温杯里;没有培养液,就自己照着方子配……在异常艰苦的条件下,年,她精心培育的我国大陆首例试管婴儿顺利诞生。

这对乔杰的影响很大。“能够见证这个医学奇迹,给了我极大的振奋。张教授永远探索新事物,永远要求做到最好。那种不懈探索的精神和追求卓越的信念,让我相信没有什么困难是克服不了的。”

“我们见证了前辈的言传身教,必将继续传承并发扬光大。”在榜样力量驱使下,乔杰在科研道路上从未满足于现状,而是不知疲倦地迎接新的挑战。

她现在把一部分精力聚焦精准医学。除了出生缺陷,生育障碍、妇科肿瘤甚至更多疾病,都需要朝着精准医学的方向探索治疗手段。”乔杰认为,精准医学是根据每位患者的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医学的认识从宏观到微观,从分子水平研究生物基因的组成、结构等,能让患者获得更为精确的诊断和有效的治疗。

年4月15号,中国大陆首例试管婴儿郑萌珠,在她诞生的北医三院又收获了自己的宝宝。这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证实了辅助生殖技术的安全性。

“7月24号是萌珠的宝宝百天,我特别高兴。作为这些发展变化的亲历者和见证者,我为生殖健康领域的所有前辈和同行感到骄傲,更为无数个从中受益的女性和家庭感到幸福。”乔杰说。

成就感足以弥补之前所有的辛苦

每天清晨,医院的第一件事,是到生殖中心和医生们交班,讨论前一晚的疑难病例。接下来的一天,身为院长的她还要处理繁忙的行政事务。傍晚6点,大部分人下班时,她又回到生殖中心,和学生一起讨论科研问题。

把临床、教学和科研相结合的工作,乔杰已经干了30年,却一点都不厌烦。

“大脑随时转换‘频道’,就相当于休息。”乔杰说,她经常收到不同家庭发来健康孩子的视频和照片,他们那种发自内心的快乐,对她就是最大的鼓舞。“患者的信任也是我努力的源泉,我们能够给这个社会带来更多的福祉,给百姓带来更多精神上的满足,这些成就感足以弥补之前所有的辛苦。这也正是我不断鼓励更多学生学医的原因。”

乔杰的状态非常年轻。问她有什么秘诀,她说:“因为总和年轻人在一起!”

今年4月,乔杰参加了“奔跑吧,青年!”北京大学首届五四青春长跑活动,她和北大的师生们一起,从北大五四体育场出发,沿着未名湖、博雅塔,穿过绮春园、圆明园,全程跨越5.4公里,以长跑的形式纪念五四运动周年。

乔杰热心科普,积极为基层医生培训。她经常讲,预防不孕的发生胜于高技术治疗,生殖疾病的早诊早治要从基层一线医生做起。乔杰也会挤出尽量多的时间和病人在一起,倾听他们的苦衷,回应他们的需求。“医者仁心,虽然每天忙忙叨叨的,但我很快乐。”

采访的尾声,乔杰兴奋地分享了最新的科研成果:国际权威学术期刊《NatureMedicine》日前发表了她的团队与其他团队合作的研究成果,揭示了肠道菌群紊乱作为重要危险因素,促发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新机制,为不孕症治疗新方法提供了理论依据。

“今年或许是一个科研的丰收年!”她笑着说。

(来源:人民日报作者:刘诗瑶)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uonanluanchao.com/exlcnz/10608.html